打印

[历史古香] 【崇祯十七年】第四章 袁崇焕

本主题由 System 于 2024-8-2 05:00 解除限时高亮
0
袁崇焕(1584年6月6日—1630年9月22日),字元素,号自如(一说为字),广东东莞人(另有广西藤县、平南两说)。他出身于商人家庭,在读书应举的同时亦爱好军事。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,袁崇焕考中进士,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。天启二年(1622年),他进京参加大计,并请缨出山海关,投身抵御后金、收复辽东的前线。此后,他逐渐崭露头角,成为明朝末年的一位重要将领。天启六年(1626年)正月,后金汗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进攻宁远(今辽宁兴城)。袁崇焕临危受命,率领守城将士誓死抵抗,采用坚壁清野的方略,并重用西洋大炮。最终,在袁崇焕的指挥下,明军成功击退了后金军的进攻,取得了宁远大捷。这是明军与后金军交战以来所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。天启七年(1627年)五月,后金大汗皇太极亲率大军围攻锦州、宁远。袁崇焕再次临危不惧,率领守城将士顽强抵抗。经过激战,明军成功击退了后金军的围攻,保住了锦州和宁远。这一战役被称为宁锦大捷。
袁崇焕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成就,但他的命运却十分坎坷。崇祯二年(1629年)冬,皇太极率领后金军绕过袁崇焕在蓟州的防线,直逼北京城下。袁崇焕率部驰援北京,并在广渠门、左安门等地击退后金军。然而,他却因被崇祯帝怀疑与后金有密约而被逮捕下狱。崇祯三年(1630年)八月,袁崇焕以谋反大逆罪被凌迟处死。清修《明史》认定其死于皇太极所设的反间计。
虽然崇祯帝处死袁崇焕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,例如:政治上,明朝末年,政治腐败严重,皇帝与朝臣之间的关系紧张。袁崇焕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功绩,引起了皇帝和朝中大臣的猜忌。他们担心袁崇焕的威望和影响力会威胁到自己的政治地位,朝中大臣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权力斗争。一些大臣为了打击对手,不惜捏造罪名陷害袁崇焕;军事上,袁崇焕的防御策略和其“五年复辽”的承诺的难以实现增添了皇帝对他的不满和猜疑;社会上,在袁崇焕被处死之前,京城内外已经流传着关于他“引敌胁和”的传闻和民谣,皇太极为了离间崇祯和袁崇焕的关系,故意散布谣言说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,这使刚愎自用的崇祯帝更加不信任袁崇焕,最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,十分凄惨。
(括号中引用自百度百科)(八月十六日,崇祯帝于平台正式向百官宣布袁崇焕“市米资盗”“谋款斩帅”“纵奴入犯”“顿兵不战”“遣散援兵”“潜携喇嘛”“坚请入城”等罪状及凌迟的判决,百官无异议,然后命刑部侍郎涂国鼎出宫监刑。在正式宣布前,崇祯帝在暖阁与几名大臣讨论,已升为内阁首辅的成基命再次申救,崇祯帝不听,只表示赦免其家属死罪,将其兄弟妻子改为流放二千里(另一说是阁臣何如宠请求的结果)。同日行刑于西市,袁崇焕惨叫了半天后死去。那些家属被后金兵杀死的百姓们争相购买其被割下的肉,每块肉卖一钱银,很快售罄,人们吃他肉前还要骂一声。袁崇焕在宁远的妾阮氏、两名幼女、族侄袁兆晰以及十五名家仆(其中一名仆人袁天赦逃脱)被捕后本来被判流放浙江杭州府昌化县(今浙江省临安区昌化镇),崇祯帝不满其被流放“善地”而予以驳回,于是在崇祯四年(1631年)九月改判流放云南广西府维摩州(今云南省砚山县维摩彝族乡),不知所终。在老家的近亲除其母因年老免流放、其妻投水殉死外,被流放福建邵武,亦不知所终。)
一个取得过胜利的将军,下场如此之惨,真的让人唏嘘不已。之前或有劝谏皇帝者,皆不允。
越是了解史实,越是疑惑一个这样的皇帝,即使非明末乱局,就有治理好国家的能力吗?有时只能感叹崇祯帝成为末代皇帝,自身也难辞其咎。可谓:
崇祯皇帝坐金銮,用人不明心自偏。
袁公崇焕忠且勇,边关烽火立奇贤。
奈何君王多猜忌,枉将忠良作奸贪。
自毁长城终不悔,江山易主泪涟涟。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9-17 13:51